院长邮箱    书记邮箱   
科研动态

“族群互动与文化生态”主题研讨纪实

发布日期:2019-10-14   浏览次数:

按照论坛议程,2019年10月12日下午,第三届南岭走廊论坛之B组分论坛讨论在桂林理工大学屏风校区教7栋409室举办。9位参会代表围绕“族群互动与文化生态”这一主题,结合本人论文成果制作PPT展开详细阐述,提出观点进行学术分享与交流。主题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贺州学院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刘永红教授担任主持评议人,下半场由韩山师范学院李言统教授担任主持评议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张伟然教授担任上下半场评议人,会场秘书由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赵映雪担任。

 

 研讨会现场

 

上半场共有5位代表进行了宣讲,其中中山大学副研究员刘秀丽的中国南方山地民族的山居实践与山地叙事》一文,对山地族居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对山地的叙事传达出人们对“我”—“山”关系的认知,山地异象在古代重构的历史书写、文章以及,传统都占有一席之地秦到明清山地异象在文,从先人话语中被不断表述,大致形成了五种山地叙事类型:威慑叙事、隐逸叙事、异域叙事、贬低叙事及仙道叙事,分别围绕这五种叙事作进一步的介绍。最后总结出山地叙事是对山地生活的意义阐释,这构成了山地生活的价值根基。

 

中山大学副研究员刘秀丽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梁福兴副教授的《红军长征精神与边疆治理智慧——南岭走廊地区多民族团结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一文,主要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目前可能存在的损坏民族团结与和谐的隐患、南岭民族走廊多族群历史问题、南岭多民族和谐共生关系等问题,给予融合汇聚多元一体格局及大众避免民族纷争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梁福兴副教授

 

曲靖师范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邹礼跃的《内部的他者:底层研究视域下屠宰户的社会歧视和文化认知》一文,从卫藏地区藏族农民的文化认知出发,阐释了屠宰户所遭受的职业歧视。在当地人眼中,屠宰业被视为一种“不洁”的职业,其他藏族大多不愿意涉足这个职业。文末强调从民族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来逐渐消融该种流传久远的职业区隔习俗,目的在于真正实现对屠宰户的社会价值的尊重。

 

 曲靖师范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邹礼跃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杨明的《文化符号与旅游体验:漓水人家怀旧旅游研究》一文,阐述了怀旧是一种个人的情感自觉,是对过去事物和文化的情感认同。当前,怀旧旅游愈发盛行,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主题。以桂林漓水人家景区为案例地,运用符号学相关理论,分析景区内各主要景观的符号属性与内涵及游客对景观符号的解码,发现漓水人家发展怀旧旅游存在景观符号文化内涵不足,资源系统性不强,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为同类怀旧旅游景区提供借鉴。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明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邓淑予的《互动共融:制度时间中的族际互动生态》一文,介绍了娘娘山区域苗族、彝族、布依族等民族交错杂居的分布在这一区域内,呈现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景观,体现出族际间风格上的新异及内在一致“互助共融”的本来面貌,以此构建娘娘山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对娘娘山区域制度创新实践的田野调查,揭示了基于族群边界的制度创新与多族群互融共生之间的复杂关联。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邓淑予

 

下半场共有4位代表进行了宣讲,其中,贺州学院李晓明教授的《族群认同的基本模式——以南岭走廊瑶族为个案》一文,阐释了族群认同是族群意识的基本构成,也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族群归属的认知和情感依附。族群认同在族群内部和族群外部的和谐关系构建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和研究族群认同的基本模式,对多族群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贺州学院李晓明教授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赵映雪的《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演艺舞台真实性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以三江侗族“坐妹”为例》一文,阐述了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本,承载着一方文化底蕴的同时更是提升了旅游体验。本文基于舞台真实性理论,探讨了“坐妹”从侗族民间习俗到旅游演艺的活态演变。东道主将自身熟知的文化习俗搬上舞台,通过对建筑、服饰、语言、乐器、场景、场地和人物等要素的细致刻画和摸索创新尽可能地还原了文化本身,游客也能从这些细节中窥探其“真实性”,游客对于真实性感知往往会影响其旅游体验。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赵映雪

 

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黄兰程的《俍兵的“消失”及其后裔的身份转变——以信宜金垌镇为例》一文,以明朝中期从桂西东迁粤西信宜金垌镇的俍兵为研究对象,通过阐释明清时期被称作俍兵的群体在地化的过程中,俍兵群体族群认同的记忆建构及其身份转变,以此探究俍兵后裔关于俍兵祖先记忆的“消失”以及对自身身份的认知变迁。

 

 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黄兰程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基于三生空间的传统村落文化异地重构——以桂林市漓水人家为例》一文,介绍了国内研究中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旅游开发。目前有少量的学者去研究异地重构的保护方式,也很少有人对该保护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对漓水人家三生空间文化重构路径的分析,探究其文化重构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而为传统村落文化异地重构提供有效的建议。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倩

 

下半场结束后,李言统教授对上半场的前5名报告人员进行简短的评价,他说道:中山大学刘永丽的研究还需要对南方山地民族的山居文化作进一步的深挖;桂林理工大学梁福兴副教授关于对民族团结调研所采用的田野调查方法是值得大家去借鉴和学习;曲靖师范学院邹礼跃对于藏族屠宰户的研究是一个亮点,拓宽了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生杨明对于怀旧文化符号的探索很深刻,游客体验部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邓淑予对于娘娘山区域研究涉及到民族振兴,可以拓宽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刘永红教授对下半场的4名报告人员进行总结发言:贺州学院李晓明教授对于族群认同的研究是民族学科的研究重点内容,大力提倡大家能够对民族地区的族群意识和族群文化进行细致的调研,促进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生赵映雪对于侗族“坐妹”旅游演艺舞台的研究是目前旅游开发的热点,在研究演艺舞台的基础上可以给予一些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黄兰程关于俍兵的研究还需要继续做好基础研究,尽快把论文撰写好;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生陈倩选题较为新颖,对于漓水人家异地重构的保护研究给予鼓励,同时也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调研工作,要多去研究前人涉足较少的领域。总结发言完毕后,主持评议人及嘉宾为报告人发放聘书。

 

 主持评议人及嘉宾为报告人发放聘书

 



上一条:“道路与聚落”主题研讨纪实

下一条:“文化景观与旅游”主题研讨纪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