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邮箱    书记邮箱   
科研动态

第十届(2019)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圆满闭幕

发布日期:2019-08-05   浏览次数:

2019年83日下午,以“民族旅游与边境振兴”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在珲春市圆满闭幕。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吴忠军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研究员、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郑向敏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院长龚锐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梁旺兵教授、延边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崔哲浩教授、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哲俊教授出席了闭幕式。闭幕式由崔哲浩教授主持。

 

闭幕式现场

 

 

延边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崔哲浩教授

 

闭幕式共包含3项议程,分别是四个分论坛召集人的总结发言、第十一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承办单位代表——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副院长贺剑武发言、中南民族大学李忠斌教授致闭幕辞。

在闭幕式的分论坛总结发言环节,西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梁旺兵教授、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主任熊正贤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院长龚锐教授、浙江丽水学院邱美云教授、分别作为A、B、C、D四个分论坛的召集人作了总结汇报。

A会场的主题是“边境旅游”,共有12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梁旺兵教授在总结汇报中指出,本场报告具有以下特点:(1)主要内容涉及到具体研究、案例研究、宏观研究、理论研究,大部分以应用研究为主;(2)选题较为新颖,结合乡村振兴、边境振兴、国家发展战略进行选题;(3)定量研究比较多,尤其是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调研;(4)研究方法采用民族学人类学方法的比较少,大部分是运用数据建立的模型,建议多采用田野调查等定性研究方法。梁旺兵教授还对每一位发言人的论文进行了一一介绍。

 

undefined

梁旺兵教授总结汇报

 

B会场的主题是“民族旅游”,共有10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熊正贤教授指出本场报告主要围绕着三个问题深入展开:第一是村寨与社区空间的生产及重构的问题;第二是游客的体验和文化感知的问题;第三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开发模式、经验及路径的问题。熊正贤教授认为本组讨论可用“广、活、诚、实”四个字来进行概括。“广”是因为本组的专家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具有地域广和民族广的特征,此外,研究地域和方法理论广,有西南、东南、东北、中部多个民族地区的个案考察研究,方法理论上有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扎根理论、社会学空间理论以及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法。“活”是因为本组的发言和讨论十分热烈,既有主题发言,也有讨论时的互动交流,气氛非常活跃,激发了大家的学术思维。“诚”是因为发言的专家学者都充分准备了精美的PPT,真正做到了以文会友、以文赴会、诚意满满。“实”是因为专家学者们汇报的内容都是以实际的案例作支撑,有实地考察、实地分析,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undefined

熊正贤教授总结汇报

 

C会场的主题是“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共有9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龚锐教授指出,本场报告具有3个特点:(1)两个学术重镇,即以杜靖川教授为代表的云南大学师生和以邓敏、张婷副教授为代表的桂林理工大学师生,都做了极其精彩的发言,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学术交流;(2)研究生是新的亮点,他们用详实的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颖的学术研究,虽然稍显稚嫩,但更多的是展现了闪光的一面;(3)长江师范学院的陶少华副教授对全域旅游的理解非常值得肯定,抓住了全域旅游发展一定不能泛化这个关键词。

 

undefined

龚锐教授总结汇报

 

D会场的主题是“边境旅游试验区与跨境旅游合作”,共有11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邱美云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场报告具有“紧扣主题、视角多样;紧扣时代热点;研究方法多样”3个特点。报告围绕乡村振兴、一带一路、旅游研学等时代热点从全域旅游、旅游交通、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等视角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方法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在多重文化、地域、民族的交融下,共同展现了高水平的学术研究。

 

undefined 

邱美云教授总结汇报

 

随后,吴忠军教授、徐哲俊教授与下一届,即第十一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的承办单位代表——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贺剑武交接了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会旗。交接仪式结束后,贺剑武副院长作发言,诚挚邀请在场的嘉宾、专家学者2020年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参会,并承诺将提供甲天下的接待服务。

 

undefined 

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会旗交接仪式

 

undefined 

桂林理工大学贺剑武副院长发言

 

随后,中南民族大学李忠斌教授在闭幕式致辞中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了高度的肯定与赞赏,并鼓励年轻学者们扎实专研,扛起民族旅游的大旗。李忠斌教授自2010年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创办以来,连续十年、一届不落、始终如一地参加大会。今年恰逢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十岁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时刻,带着激动的心情,在各界领导的瞩目下,本次论文围绕“民族旅游与边境振兴” 这一主题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实现了信息交流、观点交融、朋友交往。本次论坛时间虽短,但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议程紧凑、成果显著。上午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田卫民教授、国家文化与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研究员、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吴忠军教授、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朴今海教授分别就旅游优质发展、边境旅游发展、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做了主旨演讲,深入浅出的探讨了未来边境旅游发展路径,主旨演讲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下午120余名学术代表分设4组,在延边大学珲春校区鲲鹏楼101、102、106、107室分别围绕“边境旅游”、“民族旅游”、“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边境旅游试验区与跨境旅游合作”开展了分组学术讨论,其中有42位学者参与了主题宣讲,各组讨论分上下半场进行,设主持人两名、评议人两名、会议秘书两名,分组讨论学术氛围浓郁、学术互动交流频繁、评议人金句频出,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成效,达到了本次论坛举办的目的。

最后,李忠斌教授向为论坛成功举办做出积极贡献的延边大学、珲春市人民政府、延边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举办此次论坛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许诺与各位专家学者相会桂林,相约2020!

 

undefined 

李忠斌教授致辞

 

崔哲浩教授表示今年是延边大学建校70周年,第十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在延边大学召开是对延边大学70周年华诞最大的献礼。愿这次会议后,大家成为学术亲戚,多联系,多交流,愿友谊在共同的学术探讨中常青。

undefined

崔哲浩教授致辞

 

至此,第十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参会代表以自身研究专长为切入点,就本次论坛的主题及各项子议题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创新发展与边境振兴贡献了才智。

 



上一条:我院2019年国家基金项目立项创新高

下一条:“边境旅游试验区与跨境旅游合作”主题研讨纪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