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地理与地球科学荣休教授、同济大学特聘生态规划学客座教授、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研究中心主任象伟宁教授应邀来我院开展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为学院师生带来全天候的学术盛宴。
当日上午,象伟宁以“在生态文明时代,向生态实践智者们学习:爱智慧,崇实践,善研究”为题,作专题讲座。学院教师及本科、研究生共200多人参会。作为生态智慧、景观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知名学者,象伟宁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生态实践智慧所涵盖但不限于的六大核心能力:社会生态实践洞察力、道德力、知行融合力、应变力、反思力与研究力;提出并解析了四种典型的研究与实践范式:玻尔-福勒范式、巴斯德-麦克哈格范式、约翰逊范式、爱迪生-李冰范式,为在座师生提供了多元的思维框架与方法论启示。讲座上,他结合四位中外生态实践智者的生动案例,深刻阐释了这些生态智慧对于当代人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重要价值。整场讲座视野宏阔、思想深刻,激发在座师生对生态智慧与实践路径的深入思考。

象伟宁教授作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一

讲座现场二
下午,象伟宁围绕“社会生态实践学的学术素养、研究范式与写作攻略”主题,与学院教师及博士研究生开展深度学术交流。象伟宁学术造诣深厚,曾担任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编委,并于2011至2018年间出任城市研究与城市规划领域国际顶尖期刊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SCI/SSCI双检索)共同主编,现任国际期刊Socio-Ecological Practice Research (SEPR)创刊主编,具备丰富的学术评审与期刊主编经验。座谈会中,他系统阐述了社会生态实践研究的“全链条逻辑”,并提出学术素养提升的“五阶成长路径”:始于有心、源于好思、成于会做、止于善写、定于无待。他结合国内外学科前沿动态与多年项目评审经验,聚焦中青年教师与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成长需求,就博士论文选题、在研课题推进及各级课题申报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指导与交流。

合影留念一

合影留念二
本次学术活动是学院增强学术氛围、促进学科交叉的重要举措,为师生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践行生态智慧、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方法与表达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受到与会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审:王影雪;二审:胡金龙;三审:罗义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