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学院在雁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办学4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罗盛锋出席大会并致辞。兄弟院校代表,产教融合单位代表,学院老领导、退休教师、校友及师生代表等200余人欢聚一堂,见证学院办学成果,共谋未来发展。大会由学院党委书记王璐主持。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王璐代表学院向出席大会的领导、嘉宾、校友及师生表示热烈欢迎。

罗盛锋代表学校向学院办学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学院40年来扎根八桂大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面向未来,他强调学院要深入贯彻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中山大学教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保继刚通过视频方式致辞。他深情回顾了与学院的深厚渊源,并对学院四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表示祝贺。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郑文俊以《四秩育才,旅创未来》为题作主题报告,系统梳理学院40年发展脉络与未来方向:40年来,学院从1985年初创至形成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生规模显著增长;专业建设成效突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通过UNWTO国际认证,城乡规划通过住建部评估,旅游管理专硕(MTA)获教育部“B+”评级;科研聚焦“智慧文旅+民族文化+山水保育”,累计获国家级项目70项、经费超8000万元;学生竞赛屡获国家级奖项。未来学院将以精神传承为根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技赋能培育数字人才,拓展全球网络提升国际影响,全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学院。

由学院教职工代表徐尤龙、蒋洁草等带来的散文朗诵《旅路芳华——礼赞学院办学四十年》,以深情的话语和动人的旋律,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对学院的热爱与祝福。

桂林旅游学院原校长、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原院长程道品在大会发言。他深情回顾了在学院的工作经历,表达了对学院的深厚情谊与未来蓬勃发展的期许。

大会还邀请了多位校友代表发言。1985级校友李政敏、1995级校友阚如良、1994级校友曾垂华、1996级校友李毅艺、2010级校友张婷玉等分别发言,校友们分享了在校学习的美好回忆和毕业后的奋斗历程,表达了对学院的感激之情和美好祝愿。学院智慧酒店管理系教师黄燕玲和2025级风景园林专业博士生王磊作为在校师生代表发言,展现了学院师生接续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

1985级校友李政敏在大会上发言

1995级校友阚如良在大会上发言

1994级校友曾垂华在大会上发言

1996级校友李毅艺在大会上发言

2010级校友张婷玉在大会上发言

学院智慧酒店管理系教师黄燕玲在大会上发言

学院2025级风景园林专业博士生王磊在大会上发言
大会发布了办学40周年主题歌曲《那一束光》。该歌曲由2004级校友蔡科文作词作曲,2004级校友赵喜光与学院教职工蔡涛共同演唱。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表达了旅院人对学院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演唱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大会举行了旅游行业校友会成立及聘任仪式。根据选举结果,李政敏、阚如良担任名誉会长,刘胜峰担任会长,周宇翔担任常务副会长,吴泗海、邱璞、苏善君、邹志鹏、谭欣、王磊、李永泉担任副会长,王菲菲担任秘书长,陈美龙、吴育俊担任副秘书长。罗盛锋、郑文俊为他们颁发了聘书。

“学海WU涯”校友奖学金发起人、MTA校友代表吴泗海发言。他介绍了奖学金的设立初衷和资助方向,表示将继续支持学院发展,激励更多学子奋发图强、逐梦前行。

在“致敬前辈”环节,学生代表为到场的学院老领导、退休教师献上了鲜花,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与祝福。老领导、退休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学院发展,为学院建设贡献余热。


大会宣读了来自中山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国内外院校的贺信,并播放了校友祝福视频。五湖四海的校友们通过视频传来了对学院的深情祝福。

大会在全场齐唱《桂林理工大学之歌》中圆满落幕。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学院办学40周年成果展,到学院非物质文化体验中心品尝了恭城油茶,参加了在学院雅诺主题实验餐厅举办的办学40周年校友座谈会,师生校友共忆峥嵘岁月,共话学院未来,氛围热烈而温馨。
11月15日下午,学院还在雁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了办学40周年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邀请中山大学教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保继刚,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和云南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田卫民等三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

中山大学教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保继刚作主题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作主题报告

云南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田卫民作主题报告
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耕耘收获。迈向新的历史征程,学院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传承发扬桂工精神,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推进学科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学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审:汤玉昆;二审:罗义淞;三审: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