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邮箱    书记邮箱   
科研动态

“文化景观与旅游”主题研讨纪实

发布日期:2019-10-14   浏览次数:

按照论坛议程,2019年10月12日下午,第三届南岭走廊论坛之C组分论坛讨论在桂林理工大学屏风校区教7栋201室举办。9位参会代表围绕“文化景观与旅游”这一主题,结合本人论文成果制作PPT展开详细阐述,提出观点进行学术分享与交流。主题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重庆大学龙彬教授担任主持评议人,下半场由贵州民族大学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龚锐教授担任主持评议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唐孝祥教授担任上下半场评议人,会场秘书由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翟莹莹担任。

 

 研讨会现场

 

上半场共有5位代表进行了宣讲,其中,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沈德康副教授的羌族狩猎文化习俗的调查与分析一文,指出羌族的狩猎文化源远流长,其形成是基于独特的居域环境、气候条件、生存需要以及千百年来逐渐凝结而成的民族心理与文化风尚。围绕狩猎活动,羌族还发展出一套以山神、猎神、五猖神为主的神灵体系、祭祀礼仪以及具有浓厚巫术性质的狩猎技艺——“黑山术”。羌族还有专门纪念英雄猎人、传承狩猎技艺、弘扬职业伦理的狩猎节——“基勒俄足”。

 

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沈德康副教授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郑文俊教授的《民族乡土景观价值及其旅游利用》一文,以多样的案例呈现了乡村景观的自然生态美、聚落空间美、非物质文化美,如龙脊梯田的自然生态美、侗寨的聚落空间美、程阳风雨桥的非物质文化美、三江坐妹的人文艺术美,并以丰富的实景案例展示了民族地区乡土景观的利用开发。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郑文俊教授 

 

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蓝消蔓的《甘王神信仰与地方社会——以广西象州大乐镇及周边为例》一文,分析了甘王神信仰的正统化过程,从国家、民众、社会层面阐述甘王神信仰对地方社会的影响,针对民众对甘王神的不同认知以及新时代下的甘王神信仰进行了深度剖析。

 

 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蓝消蔓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晓莎的生态智慧视野下桂北民族村寨风水林景观特征与文化内涵一文,指出风水林作为一种独具乡土价值的生态遗产,蕴含着丰厚的生态文化内涵,对实现区域水土资源的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前人文献,概括了风水林的概念,总结了桂北地区民族村寨风水林的类型与景观特征,对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阐述,以期对民族村寨景观特色保护和激发风水林生态潜能起到作用。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晓莎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罗盛锋以及硕士生梁溶方的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中社区参与状况调查研究一文,指出民族村寨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旅游过程中,社区居民充当村寨的主人和民族文化中最鲜活的部分,是促进村寨旅游发展的内生力量。西江千户苗寨作为一个典型的民族村寨,通过田野调查,从社区居民参与态度、参与方式、参与范畴、参与效果四个方面分析社区参与旅游状况,并通过社区满意度、社区归属感、旅游参与精神动机、社区影响力、旅游参与物质动机、社区投入六个因子解析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驱动机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素质、创新开发模式、构建合理机制等促进社区参与的对策建议

 

\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梁溶方 

 

上半场结束,龙彬教授以及唐孝祥教授对五位发言人的主题讨论进行评议,评议人认为,沈德康副教授进行了深度的田野调查以及文献梳理,但问题深度挖的不够;郑文俊教授通过对乡土景观分析,引向了实际,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硕士研究生蓝消蔓只讲了甘王神传说,案例典型性没有说清楚,加参考文献更有学术严谨性;研究生张晓莎的田野调查很扎实,分类很科学,做的很细致,但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要表述自己的观点,文章要说明什么问题;建议硕士生梁溶方将地方依恋理论融入,否则只是资料调查,归纳和总结只是建立在个人理性数据上,数据是否中立客观没有得到检验,地方理论纳入文字可以充实。

下半场共有4位代表进行了宣讲,其中,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剧馨的《侗族村落居住形态与火灾的发生及防护的人类学研究——以骆团村“213”火灾为例》一文,指出人类学的灾难研究的重大转变是,由将灾难看作与日常生活相割裂的特殊事件,到将其作为人类社会与环境互动过程的一个常态特征看待。基于对湖南通道骆团村的实例分析,对侗寨聚落形态和社会变迁的机理进行剖析,得出如下结论:社区变迁中,知识图景与社会系统的断裂造成系统脆弱性的产生,灾难及其重建使得系统得以调整;变迁中的侗寨在个体化和房族凝聚力的拉扯下,一些权威得到消解,侗族的情感凝聚力促使新的社会关系的连结。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剧馨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翟莹莹的《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红色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桂林资源县塘洞村为例》一文,阐述了红色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塘洞村的地理区位、经济状况、民族构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塘洞村旅游资源情况以及红色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劣势,提出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旅游资源整合明确旅游形象主题、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增加游客参与性旅游活动、联合开发红色乡村旅游线路、培养引进旅游专业管理人员等红色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翟莹莹

 

湘南学院法学院副院长陈敬胜副教授南岭走廊产业扶贫的行动逻辑及运行机制一文,指出在精准扶贫战略下,南岭走廊瑶寨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利用田野调查方法对这些瑶族村寨产业扶贫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可将其行动逻辑概括为: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激发了农民主体性作用,扶贫指向兼顾个体脱贫与社区发展、共同富裕,以小众化产品为行动工具,把扶贫行动嵌入地方化的社会人文环境。其运行机制是:以平等的协商机制组织貌似松散的农民,借助平等的扶贫企业及核心产品链接城乡,依靠共同的分配机制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激活本土资源、劳动力、文化资本要素。

 

 湘南学院法学院副院长陈敬胜副教授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代涵奕的《南岭走廊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相关性研究》一文,以南岭走廊区域内的桂林市、梧州市、郴州市、邵阳市、韶关市、清远市等6个城市作为样本,用地区生产总值即GDP指标代表经济增长,以旅游收入指标代表旅游发展,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软件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GDP和旅游收入两相关变量呈高度正相关,即南岭走廊地区经济增长与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论与建议为南岭走廊地区经济与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发展思路。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代涵奕

 

针对半场的主旨报告,龚锐教授以及唐孝祥教授对位发言人的主题讨论进行评议,评议人认为,博士研究生剧馨的选题切入点很好,论文题目需要改善;建议研究生翟莹莹考虑如何更突显论题,要与其他资源拉开差距,突出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红色乡村定义是否合适;陈敬胜副教授要重视选题的学术张力,做专题研究可以,2020年精准扶贫没有就没有了;研究生代涵奕数据充分,文本分析深度有待进一步加深。总结发言完毕后,主持评议人及嘉宾为报告人发放聘书。

 

 主持评议人及嘉宾为报告人发放聘书

 



上一条:“族群互动与文化生态”主题研讨纪实

下一条:第三届(2019)南岭走廊论坛圆满闭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