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论坛议程,2019年10月12日下午,第三届南岭走廊论坛之D组分论坛讨论在桂林理工大学屏风校区教7栋407室举办。9位参会代表围绕“景观与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结合本人论文成果制作PPT展开详细阐述,提出观点进行学术分享与交流。主题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贵州理工学院王东副教授担任主持评议人,下半场由湖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潘雁飞教授担任主持评议人,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忠斌教授担任上下半场评议人,会场秘书由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邓敏副教授担任。
研讨会现场
上半场共有5位代表进行了宣讲,其中,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程刚副教授的《唐宋时期岭南风俗变迁述论》一文,根据据元和十四年的四节度使(经略使)所辖范围,将岭南分为四个亚文化区,即广州风俗区、容州风俗区、邕州风俗区、桂州风俗区。且以元和十四年、政和元年(1111)、嘉定元年(1208)为断限,探讨了这几个地区唐宋时期风俗的变迁与其特征。指出各个风俗区均受到不同程度华夏文化的影响,其风俗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在变迁的同时,由于其自生独有的文化地理环境的影响,其风俗变迁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玉林师范学院程刚副教授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原云芬的《基于SEM分析的南岭瑶族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游客视角下两个典型案例的调查》一文,通过量化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了32个影响影子来构建新型农村社区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由此来识别在游客视角下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据此,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营造良好的旅游人居环境;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建设生态宜居社区;加强公共服务理念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护和传承新型农村社区瑶族文化;坚持以经济发展为目标;构建和谐友爱的主客关系,增强社区认同感等发展对策。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原云芬
韶关学院韶文化研究院许化鹏研究员的《注重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西京古道乳源洲街古巷的调查和思考》一文,则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的角度出发,以当地现存的西京古道乳源洲街古巷为例展开调查研究,梳理了古道洲街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历史脉络,阐述了古道洲街丰富的乡土文化、历史文化价值和主要人文特征,并由此提出了一些有关古道乳源洲街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些思考。
韶关学院韶文化研究院许化鹏研究员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清泉的《社区参与视角下恭城红岩村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转型研究》一文,以恭城红岩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该村在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中还存在着参与方式同质,旅游产品单一、社区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参与开发理念不明确、社区参与中文化内涵的缺失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社区主体统筹安排,加强社区居民培训;政府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保持本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交流;建立完善社区激励和保障机制,增强社区参与理念等发展建议。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清泉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邓敏副教授的《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南岭农民旅游服务技能调查报告》一文,通过分析影响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发展的因素以及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农民旅游服务技能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重视程度不一,乡村旅游发展阶段不同;政府对乡村旅游技能服务培训重视不够,扶持力度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培训思想接受程度有差异;农民对技能培训热情不高,影响乡村旅游发展进程,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意识先行,政府加强引导;宣传跟进,强调技能重要精英示范,激发农民内生学习动力;改进内容,突出学习实用性和针对性;信息技术,助力构建多渠道学习平台;创新思维,多样化服务实现乡村旅游提质升档等提升对策。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邓敏副教授
针对上半场的主旨报告,王东副教授、李忠斌教授等评议人对5位发言人的主题讨论进行了评议。评议人认为程刚副教授应该在研究基础上对原有风俗具体性进行扩展,以及研究风俗的附加影响,比如南迁的汉族受夷獠风俗的影响问题,并且应追溯风俗变迁的结点,研究内外动力;硕士研究生原云芬的副标题不恰当,从游客视角来研究太单一,假设条件和结果强行衔接,当结论和经验有差距时应找差距的原因,这样才能丰富研究的层次;许化鹏研究员可以对古街做层级分析,比如以时间作为结点,研究不同时间的开发状态,并且在价值分析后做一个可行性利用策略;张清泉硕士研究生需要对文章进一步升华,讨论生态文化旅游的转型问题,以及如何转型,转型的路径等问题;评议员认为邓敏副教授从生计视角很独特,但是本文研究得不够深入,可在研究基础上升级旅游产业链,将技能融入人力资本的一部分。
下半场共有4位代表进行了宣讲,其中,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罗妹梅的《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研究——以贵州郎德上寨为例》一文,指出郎德上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着区域交通不便、多方利益冲突、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尚不完善、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存在冲突等问题,并提出了以民族文化保护为发展前提,以“政+公+民“为动力保障,以三地联动为合作助力,以文创开发为特色优势,以夜间游览丰富业态的郎德上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罗妹梅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钟皓凡的《贵州丹寨县乡村旅游脱贫现状研究》一文,该文章针对丹寨县扶贫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过度依赖一个企业的帮助、旅游产品单一、资金仍然是贫困户参与旅游业的主要障碍等问题并提出了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发展旅游IP产业,寻找旅游创意突破点、运用互联网众筹方式,解决启动难、参与难等资金问题、“扶贫”更要“扶智”、“扶志”、利用大数据对游客和贫困户进行精准定位和精细管理等发展建议。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钟皓凡
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金乾伟副研究员的《生态视域下刘三姐读书及其族群叙事现代价值研究》一文,指出“刘三姐读书“这一情节不能只是当作儒家文化的体现,从生态视域进行深度研究应该看作带有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文化同样被壮族族群视为先进文化一部分,是代表族群主动学习发展壮大的智慧呈现。并且从文献文本与族群读书叙事、民间文本与族群叙事塑造、读书与族群叙事现代价值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从生态视域审视刘三姐读书事件,就是明确人与自我如何发展的实质问题,给予建构人与自然相生相伴、人与人和谐共荣的现代社会有益启发。
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金乾伟副研究员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王美钰的《生态幸福视域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富民实践——基于红岩村的实地调研》一文,指出生态旅游富民实践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着力生态旅游产业富民,创造“可持续”生计;其二加强村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包容性”社区;其三完善生态旅游信息网络,打造“流动性”空间。并且基于实地调研,恭城县红岩村案例,体现了生态幸福通过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网络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居民可持续脱贫致富的积极作用。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王美钰
针对下半场的主旨报告,王东副教授、李忠斌教授等评议人对4位发言人的主题讨论进行了评议。评议人认为硕士研究生罗妹梅研究内容容易被模式禁锢,需要新模式的创新,从全局观讨论可能更好;硕士研究生钟皓凡在研究中的学术性建议较少,比如针对企业包县问题,首先应探讨有没有可实施性,有没有局限性和风险性;金乾伟副研究员的研究所选择的视角独特,但建议可以从生态等不同的维度提炼模式进行研究;硕士研究生王美钰在撰写上应提炼一点,并且发现生态幸福与居民幸福感没有进行连接关系,认为生态幸福下产业未来的发展应该以生态为根本。总结发言完毕后,主持评议人及嘉宾为报告人发放聘书。
主持评议人及嘉宾为报告人发放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