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邮箱    书记邮箱   
科研动态

“边境旅游试验区与跨境旅游合作”主题研讨纪实

发布日期:2019-08-05   浏览次数:

2019年8月3日下午,第十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D组分论坛在延边大学珲春校区鲲鹏楼阶梯教室107举办,参会代表围绕“边境旅游试验区与跨境旅游合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本组共收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相关论文11余篇,11位与会代表做了论文主旨报告。主题论坛分上下两个半场,由丽水学院邱云美教授担任主持人,由中南民族大学李忠斌教授和桂林理工大学吕华鲜教授担任评议人,由延边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媛媛与硕士研究生金琳森担任该分论坛会议秘书。

 

论坛现场(一)

丽水学院邱美云以《文旅融合中的民族文化重构-以景宁畲族彩带为例》为题,通过文化重构(传统文化的现代适应)和文旅融合中的畲族彩带重构维度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影响畲族彩带重构的三个方面因素。一是行政因素,二是旅游发展,三是民族文化精英带动。总结出了彩带形式与内涵如何统一以及传统坚守与市场需求如何平衡的两大问题。

 

论坛现场(二)

桂林理工大学吕华鲜以《关于靖西市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路》为题,说明了靖西市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贫困概况,发现了旅游精准脱贫与其他产业扶贫契合度不高和旅游精准脱贫的资金如何扩增的两大瓶颈问题。并根据以上两大瓶颈,提出了三大建议。一是清醒面对;二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目标从区域转移到个人;提高乡村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要素禀赋质量与结构的契合度。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黄丽华以《"一带一路"助力马尔代夫岛国际旅游经济发展》为题,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一带一路与马尔代夫岛的概况。深入剖析了马尔代夫的投资吸引力以及中马经济合作的现状,并且说明了中国对马尔代夫进行的发展援助。总结了中国游客对马尔代夫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云南大学王桀以《当代边境旅游研究的三个方面》为题,提出了当代旅游研究存在三大问题(1)研究对象不清;(2)旅游研究不足;(3)研究方法单一。就这三个问题提出了当代旅游如何突破的方法,确立了“点”、“线”、“面”的三大研究视角,即“点”:边境旅游社区、边境城市与口岸;“线”:边境、边境线;“面”:地缘经济,地缘城市,区域一体化。根据以上研究方法,提出了边境旅游研究思考。第一,能否强化旅游学科在这一领域的学术贡献?第二,能否突破在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能否产生新的理论贡献?

桂林理工大学叶建芳以《广西边境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分析》为题,简要概括了广西边境概况。总结了广西边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特征共有以下五点:(1)存在史前遗址、(2)历史文化深度、(3)边境特征明显、(4)壮族文化突破、(5)地域文化特征明显。说明了广西边境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分别是中越边境旅游处于小,散,弱状态;历史人文资源开发不平衡;边境县市与城区历史人文旅游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论坛现场(三)

山东大学白玉利以《文旅融合背景下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与对策》为题,简单介绍了青海省的旅游发展优势与历史发展使命,概括说明了青海的“五区”、“五色”的旅游文化特色和青海省的发展目标,一是生态优先战略、二是文化引领战略、三是别具一格战略、四是开放创新战略。根据以上内容提出了全域旅游与文旅融合的特色方案,并对此进行了研究评述,随后说明了为了完善这一方案的相关对策。第一,旅游驱动;第二,文化禀赋;第三,市场主导;第四,机制支撑。

上半场结束,李忠斌教授对6位发言人的主题讨论进行总结发言,邱美云对畲族彩带重构维度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彩带形式与内涵如何统一以及传统坚守与市场需求如何平衡的两大问题。吕华仙教授阐述了当今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准确的总结旅游扶贫应该做到精准扶贫,落实到详细的规划与贫困个人,而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区域层次。王桀教授介绍了当今国内边境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介绍了地缘经济视角下由点及面的研究方法,评议人认为边境旅游是非常有意义,尤其是旅游边境合作如何打破屏障,落实到实地。叶建芳详细梳理并介绍了广西的边境概况。白玉利分析了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提出了青海省全域旅游与文旅融合的特色方案,评议人认为可以在如何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与旅游多方面、多层次的融合等方面进一步的研究。

广州大学石伟以《景观生产与文化传承: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族旅游研究》为题,通过城市的单调统一的现代化来引出问题,通过湘桂黔侗族的休闲文化景观案例来带入说明景观生产与文化传承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思路,发现了民族旅游中景观的生产困境,一是主客颠倒、二是产权混淆、三是参与度不高。随后,简约的表述了民族旅游文化传承的破解机制。基于对本主题的思考,也给出了对于延边地区的发展建议。第一,建设延边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国际旅游示范区,第二,打造研学旅游综合合作项目。

延边大学张宏宇以《延边地区交通网络时空演化研究》为题,开篇提出了说明了自身的研究目的,并根据延边地区的地理、资源、人口、交通体系、民族方面来说明延边地区的概况,从延边地区交通空间的演化、旅游经济方面、并且两者的耦合分析,总结出了两者相互制约发展等旅游经济与交通网络所存在的问题。

 

论坛现场(四)

延边大学王秋屿以《延边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研究》为题,首先明确说明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概括城镇产业体系布局规划的数据与方法,用数理分析的方式,综合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的水平,并发现了一下问题。第一,基础设备发展不完整;第二,发展类型过于单一;第三,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根据这一对策,提出了政府引导科学规划,注重发展地方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发展多元化;改变经营服务理念,深度发掘资源潜力。

吉首大学蒋红艳以《旅游活动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为题,运用单项指数超标法、综合指数法和污染分担率方法,探究 2014—2018 年旅游活动,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溶解氧、总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含量不符合Ⅰ类水标准,三个监测断面污染综合指数由大到小的排序为:金鞭岩>吴家峪口>水绕四门,②水体中的溶解氧和总氮取得了明显改善,达到了 I 类水质标准,但总磷和粪大肠菌群仍是水污染控制的主要污染因子;③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的排入、洗涤剂的过量使用和人畜粪便的处理不当。本文明确了武陵源景区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山东大学王琳以《旅游促进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城乡模式比较 - 以喀什和刀郎画乡为案例地》为题,明确了旅游业是突破地区社会发展困境,带动地区发展的重要产业,尤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更是作为推动当地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富有异域风情、民俗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旅游地,一方面以旅游业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旅游的发展也改变了当地的社区结构,从而实现了区域的稳定与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中,城、乡民族社区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以南疆城市民族社区喀什和乡村民族社区刀郎画乡作为案例地,通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和参观访谈收集材料并进行分析,对旅游促进民族社区稳定与发展的城乡模式进行比较,探究异同并总结经验。

下半场结束后,吕华鲜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下半场的宣讲代表都是旅游研究领域的新生代,虽然有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可以看到这些年轻学者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研究。这些年轻学者的研究也与当下热点紧密关联,例如王琳指出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更是作为推动当地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维持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是当今关注的热点。吕华鲜教授同时指出在下半场的展示中,论文多采用了定量的研究方法,对于民族学研究中的定性研究方法使用较少,这也是现在旅游研究中的趋势,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上一条:我院2019年国家基金项目立项创新高

下一条:“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主题研讨纪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