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邮箱    书记邮箱   
认证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问答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16日   浏览次数:

一、请简要介绍下学院与专业基本情况?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始建于1985年,原为经济管理与旅游系,最初招收旅游管理专科生;1994年成为广西第一个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学校;2000年改名为旅游学院,并获得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招生权;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获得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开始招收酒店管理本科生,并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招生授予权;2018年学院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2019年获批旅游规划与环境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

二、旅游管理、酒店专业现有多少名教师?基本组成是怎样的?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共有专职教师37人,高级职称(含正高级和副高级)有24名,占比55.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占56%,硕士以上占比达到94.4%。有旅游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20人,占比54%。另外聘有旅游行政、企业、科研院所人员8人。酒店管理专业有专任教师13人,博士4人,硕士8人,高级职称6人(正高1人,副高5人),中级职称7人,有6位教师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

三、专业教师取得了哪些教学和科研成果?

5年来,团队累计获得国家级课题21项,省部级课题25项,政府企业委托项目54项,累计科研总经费2000多万元,出版专著15部,核心期刊论文130多篇,获得各类奖项30项。

四、专业课程设置如何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专业课程贯彻《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身心健康的旅游行业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在课程设置上,通过精选、整合、优化,适当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学分比例,尤其是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习实训的学时数,确保学生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专业课程教学特色是什么?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构建了多方协同教学的整体培养体系,强化“科教协同、校际协同、校内协同”结合。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教学互动以及学生成长,教学过程中着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建构学生的主动求知模式,课堂教学基本方法包括问题导入法、案例演绎法、对比分析法以及互动讨论等。实践教学采用本科四年不断线的“课程实习—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五位一体模式,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通过一线实地教学、实际项目导入、分阶段任务驱动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三个层次的能力。

六、请陈述《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

1999年,在智利举行的世界旅游组织第十三届大会通过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规范是》调节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道德关系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的指导文件。该《规范》共包括十个条款。分别是:(1)旅游:对促进人民和社会之间相互了解与尊重的贡献;(2)旅游:个人与集体满足的工具;(3)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4)旅游:人类文化遗产的利用者及改善这些遗产的贡献者;(5)旅游:一项对东道国家和社区有益的活动;(6)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义务;(7)旅游的权利;(8)旅游者活运动的自由;(9)旅游业从业人员和企业家的权利;(10)全球旅游伦理规范原则的实施。

七、专业建设在明确自身使命、任务与发展规划中是否考虑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在进行自身使命任务和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来自《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中,所提出的关于旅游业平等、负责任、可持续发展的倡议。专业建设主动对接国家和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本学院学科专业所贯彻的发展规划精神与《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是一致的。

八、专业建设在与政府或企业合作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的原则?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提出旅游业应当促进人民与社会的相互了解与尊重,成为一项对人民和国家有益的活动,本学院在与政府、企业、社会各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业秉承这一原则。

九、在招生过程中,项目是否体现了人人(种族、宗教等、不同政治倾向)平等的原则?是否体现了对弱势群体(残障人士、少数民族、士著居民)的保护?

办学以来,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招生皆秉承“人人平等”和“弱势扶助”的原则,充分贯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原则。生源民族以汉族为主,另有壮、瑶、侗、苗、仫佬等少数民族。考虑到少数民族裔学生入学困难和地方发展的需要,在相同录取分数线上给予酌情降分录取,同学入学后给予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和就业困难等资金扶助。

十、项目(专业)是否激励学生相互尊重?请给出一个例子。

中国传统处事哲学是敬人者,人敬之,也就是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处之道。因而本专业在面向全国招生时,生源有着各自不同文化传统背景,在本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相互尊重并平等交流各自的社会文化、文明成果和思想智慧。学生入学教育和课程教学,随时随处都在鼓励学生间相互沟通理解。尤其是《旅游人类学》、《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旅游与酒店市场营销》等专课程,在全球视野、民族特性、文化真实、旅游经营、项目管理等方面,都鼓励生间与文化间相互理解尊重,并达到了理想成效。形成了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中国学生与越南,马来西亚留学生融洽相处,共同学习的校园典范。

十一、项目是否鼓励学生流动性(转学、海外交流学习、转专业等)

学校专门制定了鼓励学生专业选择、中途转学、海外交流和专业转换的政策与制度。酒店管理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积极拓展了多个国际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交换生项目,便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开拓国际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2015年以来,中国井冈山大学等多个院校到我校学习进修,而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学生也自2014年以来每年都赴越南、马来西亚等高校交换学习。同时,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进行转专业,近三年有十人左右转到外专业,也有二十余人转到本专业。

十二、项目是否会评估或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及价值观念?请给出一个例子。

专业学生需要从课程学习、课程实践、课程实验、社会实践、创新课题、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各环节接受全过程的培养与考核。2014年起,专业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每年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统计,同时学院有关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同行专家全面参与,面向毕业生、用人单位,以问卷调查、评价报告、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毕业生评价信息,综合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督查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办法》,撰写《本科生教学质量报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掌握学生毕业的就业动向及满意度,结合调查结果考核当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价值观念。

十三、根据《全球旅游道德伦理规范》第五条的原则:“旅游专业人员,特别是投资者,在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控制下,应当研究其开发项目对环境和自然状况的影响”。贵项目是否曾要求学生开展或参与本国(本区域)的旅游研究?

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教师都从法律、规定、标准和项目等角度,透彻研究旅游行业、环境、生态、社会、文化影响评价问题必须引领学生。本专业本科生通过广泛参与行业专业考察、社会调查、自主科研、模拟实训、撰写学年论文等重要学习活动,研究旅游行业对地方经济的正负面影响,尤其关注经济影响、社区影响、环境承载力、生态保护等,关注可持续发展,关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智慧、问题疏解和旅游公平正义等重要问题。

十四、学院(或项目)是否有关于提高学生伦理规范水平的计划或安排?请给出一个例子。

学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参与者,更是未来旅游行业的主力军,他们的综合素养是影响酒店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通过诸如诚信,社会责任伦理教育,让学生明白诚信,社会责任是其立业之基、成功之本,无论其以什么身份参与酒店业运营与社会经济生活,都要坚守诚信,社会责任。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是其精神与《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是基本吻合的。这种水平与素质要求,将跟随年级提升而不断增强的。例如,邓敏教师指导酒店管理学生进行《南岭瑶寨文化保护发展研究》国家级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立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95%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帮助,取得了共同进步。

十五、项目是否鼓励促进教师间、师生间、职员间的相互尊重?

本学院以教师间、师生间和职员间的相互尊重作为工作的基础。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中国学生和越南,马来西亚留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甚至不同国籍,没有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矛盾,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体现了学生间的互相尊重。师生间业互相尊重,老师和学生课堂上互相尊重,生活里是朋友,共同营造专业氛围,促进教学相长。教师间也以平等态度互相信任和尊重,合作共同完成科研任务,互相学习经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校领导在学校重大事项上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学校的重要事情都是广泛征求意见,重大决策通过校务会、民主生活会、教师代表会、全体教师会等多种形式研究最后定夺。

十六、你的机构/方案是否有加强教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伦理价值观的计划?请举例说明。

学校加强教师专业伦理方面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强调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把教育视为道德事业,自觉从伦理上考虑教学,以良心为依据,以道德为标准,承担相应的责任,引导学生遵守道德秩序;另一方面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专业伦理规范,从制度上关注教师个体的伦理意识、伦理思维和伦理知识,在关注教师这个专业共同体,规范教师驾驶人文性的道德秩序和伦理精神。桂林理工大学每年需要进行1次师德师风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学院、学校两级多层考核评价,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教师、职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级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十七、项目是如何关注支持(保护)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并将其传播给学生、教师及社区的。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始终如一地关注和支持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将发展旅游、改善就业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为科研、教学和育人的重要使命任务。鼓励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政企合作项目,重点关注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多样性与酒店业发展关联问题。通过课题论文、专题讲座、会议论坛、课程案例、创新专题、大创项目、毕业论文、研究型课程等多种途径很快传播给了学生、教师乃至社区。

十八.贵校是否曾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他们的旅游项目(专业)并在构建他们的使命、任务及课程大纲中同样地遵循《全球旅游伦理规范》?

通过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管理培训、科研扶贫、教育扶贫和旅游扶贫,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项目、培养人才,是学院办学的基本宗旨,学院已经为欠发达地区输送毕业生、培训学员超过近千人次。其中,在帮助桂林市6城区11县多民族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方面影响最大,专家指导、专题讲座、项目培训,每年都有20项以上,全面遵循并体现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的使命、任务与精神,并在课程大纲、讲授课件中全面系统或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周边欠发达地区的贺州学院、河池学院、百色学院等高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团队与教研室团队频繁往来交流,以提升发展各自特色的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