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院前称为经济管理与旅游系,创建于1985年。其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开创发展时期(1985年-1993年):1985年在广西率先创办旅游专业,主要是面向广西招生。稳步发展阶段(1994年-1999年):199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跨越。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起):2000年5月为适应广西旅游事业和旅游教育发展的需要,原“经济管理与旅游系”更名为旅游学院;同年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权,旅游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旅游学院中心实验室伴随着旅游学院发展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其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开创发展时期(1985年-1993年):稳步发展阶段(1994年-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起)。
随着桂林理工大学及旅游学院的不断发展,旅游学院中心实验室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实践和研究领域逐步拓宽。目前,旅游学院中心实验室下设酒店服务与管理模拟操作实验室、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与景观模拟设计实验室,民族旅游实验室、旅游管理案例实验室、森林游憩与生态实验室等6个功能实验室,服务专业包括旅游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景观学等9个专业。
中心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实验室管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将中心建成为具有旅游学科特色的、广西领先、西部先进的旅游实验教学与研究基地。
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是一个拥有40台高性能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的多功能设计实验室,本实验室配有虚拟仿真设计开发软件及多种专业设计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景设计、景观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平台,同时为景观保护和恢复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供有利保障。同时可满足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及各类辅助设计、制图教学需求,并对全院师生开放。

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
虚拟仿真实训室引入的是一套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是基于普通PC和INTERNET的大规模场景实时漫游引擎系统为平台开发的集成环境艺术、虚拟现实技术、无线传输等技术建立起来的一套高度仿真场景教学系统。
本实训室除具备场景的普通游历、自动导航、音画渲染等基础功能外,还针对教学具备四项特殊功能:
(1)导游线路自由调整,实现场景互动游历;
(2)重点景物景象实现细节聚焦、全方位显示;
(3)相关景物的旅游知识点实现自由查询;
(4)附带旅游知识考试系统。
本实训室拥有众多国内知名景区和桂林主要景点的三维仿真模型。可以为景观规划、旅游规划及教学提供全真场景并开设相关课程,还可以提供相关资格考试培训和认证服务。

虚拟仿真实训室
旅游管理案例分析室,是一个交流、互动的教学平台,本实验室拥有多种案例教学软件和文案实例,为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学术交流、管理研讨等教学手段提供第一手资料。室内配有5组计算机平台,可随时进行研讨、论证和网上互动。
酒店管理实验室包括前厅服务模拟室,客房服务模拟室、中西餐服务模拟室,并配有现代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可通过电化讲解和实际演示教学,使学员易于理解并能实际操作。同时配有美容化妆、形体训练等教学训练项目,是一个多功能的实践应用场所和理论升华基地。

酒店大厅

西餐厅

客房
民族旅游实验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为依托,收集了壮、侗、苗、瑶、京、毛南等民族的多彩原生态传统服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工艺品,以及大量民族类文案影像资料。浓缩的民族工艺品展厅在悠扬的民歌声中迎来了一批批莘莘学子,为国家少数民族经济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旅游学院资料室能同时容纳70人阅览资料,并有100平方米的资料库,备有旅游、管理、民族、生态、景观等各类专业书籍、期刊及毕业生论文,供学生、教师查阅。资料室内还备有网络计算机,学生可通过互联网与学院图书馆联机编目、图书借阅、报刊阅览、电子信息资源查询、浏览和复制、参考咨询、网上图书馆等形式进行互动,为全院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和文献信息服务。

资料室
同时,旅游学院中心实验室还为桂林工学院民族旅游研究中心、桂林工学院旅游规划设计院、桂林工学院旅游人类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提供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工作,有效的支持和保证了国家、省(局)级各类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同时为旅游策划、景区规划等科研项目的三维动态设计提供专业技术平台。
总之,旅游学院中心实验室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实验中心,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秉承服务教学、服务专业、服务科研的宗旨,面向广大师生员工开放,为培养多层次、创新型的新世纪旅游专业人才服务。